匠心根语对写真铜艺发掘创新的艺术随想
今年8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,我们运用“写真铜艺”技艺创作的作品—《根语》系列,引起了业内同行们的热烈关注和来宾的一致好评。其中《根语》系列中的《根基》以组合工艺以及材料、铸造技法上的独创性,得到所有评委认可,一举获得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艺术铸品金奖。
铜荷
一、何谓“写真铜艺”
“写真铜艺”是铜工艺技法中一个创新,主要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植物根、茎、花、叶或其他已有物件为原型,运用独特的工艺处理及制铜工艺,快速铸造出具有写真效果的铜制艺术品。“写真铜艺”关键是写真。用这种工艺铸造的铜制艺术品形态准确、逼真,纹理细腻、清晰,既保留了原物件的天然肌理,又增添了金属的质感,再经过精巧构思,产生出别样的艺术韵味,形成一种原汁原味而又非同一般的铜制艺术品的表现形式。
二、“写真铜艺”是古代焚失法的传承与创新
一切古老而神奇的技艺传承都离不开创新,“创新不是空中楼阁,必须在传承中有所突破;传承不是墨守成规,必须顺应时代而有所创新”。“写真铜艺”的发明并非无本之木、无源之水,它是对古代焚失法铸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。
中国失蜡铸造技术起源于焚失法,焚失法是分块陶范法向整体失蜡法演变的一种过渡技术,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。追溯如此古老的工艺并使其焕发新的艺术魅力,还要为现代人所接受,从任何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“写真铜艺”在我国铜工艺历史及艺术铸造类别上,都是首次被提出,它实则是对古代焚失法铜工艺发掘创新的一次尝试、一种突破。这一点从我们创作的《根语》系列作品的成功中得到了有力印证。
三、“写真铜艺”的探索与实践
很多人看到我们创作的《根语》系列作品,总会问我是如何潜心于“写真铜艺”的发掘与研究的。在铜制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,我对各种铜工艺的技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,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探求。就拿“写真铜艺”来说,它源于我在观赏荷塘时产生的一个奇想。常有人把荷花做成雕塑作品或制成书斋中的摆件,但只是用铜片围成花瓣而已,缺少自然的姿态。我就想:能否用铜将荷花、荷叶的自然纹理铸造出来,留住荷的永恒之美?
我带了些荷叶回来进行实验,运用焚失法的技艺以荷叶原型为模,然后经过粘浆、焙烧、熔炼、浇注、打磨、精修,不知经过多少次反复分析比较,不知调整了多少个环节的材料参数和熔炼、浇注的温度,不知毁坏了多少件特别的模具,终于将几乎乱真的荷叶铸造成功。不少人看到这荷叶,都以为是真正的荷叶摆放在那里,根本想不到那是铜制的。
这片宽700mm、厚度只有0.5~0.6mm的超宽、超薄荷叶的完成,标志着一种集材料、着色、工艺、造型于一体的新的铸型工艺的诞生,我将它称为“写真铜艺”。
既然荷叶可以,其他植物也应该可以;既然可以做到写真的效果,再在造型上进行创新和结合就会更加出彩。于是,无论是在项目施工现场,还是在各地参观考察,我都留意是否有能用于“写真铜艺”创作的道具和物件。那一株朽根、一片绿叶、一朵花儿、一粒果实……我常常将它们放在手上一一把玩品味,沉醉其中而难以自已。
一件件“写真铜艺”作品相继问世,那清新别致的《荷意》系列、那祥和尊贵的《铜籽花开》、那浑然一体的《童子拜观音》、那金贵稳重的《吉金茶海》……这些“写真铜艺”原创作品不仅让我有创作的冲动和创作的灵感,更有创作后的喜悦和乐趣。如果说第一件“写真铜艺”荷叶作品是1.0版的话,那么后面所运用的技术逐步成熟,不但更有观赏性,部分还具有实用性。这些“写真铜艺”作品虽然数量不多,却让人感觉独具特色,颇具魅力。
以这次博览会上展出的系列作品中获得金奖的作品《根基》为例,它是运用了多种铸造工艺,经过多种程序制作而成的。基座石头是运用失蜡法精密铸造的,根与枝叶结合了部分传统焚失法铸造工艺,瓶子是运用新发明的铸丝工艺和不锈钢珐琅工艺精制而成。可以说,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不锈钢材质景泰蓝,这在景泰蓝工艺上还是首创。造型设计灵感来自唐代独孤及的诗句:“盘根倘相值,试用发硎刀。”寓意为如果遇到盘根错节的难办而值得做的大事,就发挥自己的才干,好好地去做一番。
下一篇:没有了